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骗了康熙 > 第1122章 人头滚滚

第1122章 人头滚滚

第1122章 人头滚滚 (第1/2页)

李四儿答应不干预朝政后,玉柱待她一如往昔,尽最大可能性,满足她的一切要求。
  
  毕竟是患难母子,感情不同寻常。
  
  李四儿在宫里依旧可以呼风唤雨,可以随心所欲的安享尊崇的晚年。
  
  也没人敢对李四儿不敬!
  
  皇帝和太后闹矛盾,谁敢瞎掺合进去?
  
  玉柱下狠手立了规矩之后,李四儿也知道一个铁的事实,儿大不由娘。
  
  李四儿的身边,整天围着拍马屁说好话的内命妇们,时间一长,心情也跟着好多了。
  
  早上,叫“第一起”的时候,玉柱和军机大臣们,一起商量赈灾的事儿。
  
  黄河又发大水了,开封到徐州段,多处溃堤,水淹千里,饥民遍地。
  
  以前,老皇帝的赈灾手段,主要是豁免钱粮。
  
  但是,治标不治本,形成了年年破堤,年年赈灾的恶性循环。
  
  玉柱多次勘察过黄河的开封到徐州段,他心里非常有数,以现有的治河手段,年年破堤,在所难免。
  
  “蒋盛,你怎么看?”玉柱先问了蒋盛。
  
  蒋盛哈下腰,小声说:“回皇上,当务之急是先赈灾,让灾民们有口吃的,就不至于铤而走险了。”
  
  玉柱点点头,又看向了张廷玉。
  
  张廷玉精通宫廷权谋,治理地方的水平却平平无奇,他只知道,绝不能让灾民变成了流民。
  
  食不裹腹的灾民,一旦变成了流民,就会闹出大事儿!
  
  史书上记载得非常清楚,流民才是揭竿而起的主力军。
  
  周筌很懂玉柱的心思,但是,打死他不会去说。
  
  都已经是位极人臣的军机大臣了,还惦记着处处拔尖,那是活腻味了!
  
  大家都发表了看法后,轮到玉柱说话了。
  
  玉柱淡淡的说:“陕西和甘肃,正好有大片的空地,而且,咱们也不缺少船只。”
  
  军机大臣们听了这话,马上明白了玉柱的意思。
  
  没灾的时候,强行移民去陕甘,肯定会闹得民怨沸腾。
  
  现在,灾民们已经一无所有了。朝廷用船送他们去陕西和甘肃,不仅分地,还发给农具、种子,并三年免税,这就很有可操作性了。
  
  俗话说,站得高,才能看得远!
  
  老皇帝解决不了黄河的水患,那是因为,他站得不如玉柱高。
  
  黄河年年修堤,年年破口。
  
  朝廷反复拨下修堤的巨款,已经成了地方官发大财的重要来源。
  
  玉柱的治国理念,很简单,就八个字:重农兴工鼓励经商。
  
  近代以来,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,都是重视商业贸易的国家。
  
  无商不富的道理,老皇帝不懂,玉柱怎么可能不懂呢?
  
  没有发达的商业贸易体系,工业品就没办法货通全球!
  
  最典型的例子,就是加入了WTO之后,中国的廉价工业品在这个贸易体系之下,可以畅销全世界。
  
  “皇上,臣以为此策甚善也。既让灾民们有口吃的,又让他们有恢复家园的基础,还充实了陕甘的国朝基础。只是,臣还有一个疑问,等水退了之后,灾民们偷偷摸摸的回来了,如何是好?”
  
  蒋盛的此问,确实问到了要点上。
  
  玉柱淡淡的一笑,解释说:“黄河的岸边,总是这几个县遭灾。与其年年拨大把的银米赈灾,不如索性把这个几个县,划为皇家园林,把老百姓都迁移出去。”
  
  这么一说,军机大臣们也就全明白了。
  
  长江有荆州泄洪区,黄河有开封泄洪区,虽然不敢说从此就一劳永逸了,至少,年年都白花的海量银米,真正的省下来了。
  
  把河南几个县的老百姓,全都迁移去陕西和甘肃,既充实了西北,又解决了灾民变成流民的要命问题,还从根子上,解决了黄河的水患的问题,可谓是一举三得也!
  
  历代的治河思路,都是持续不断的修高黄河沿岸的堤坝。
  
  这就导致了一个极其严重的后果,黄河沿岸的很多州府,都在河堤之下。
  
  一旦,堤坝破了大口子,河水就会居高临下的一泻千里。其结果,自然是异常惨痛的淹死无数老百姓了。
  
  所以呢,把开封到归德府之间的几个超级容易受灾县,全都搬空了,变成泄洪区,反而可以解决大问题了。
  
  实际上,除了西北之外,玉柱的夹袋内,还有广大的东北地区,可以移民搞开发。
  
  因为柳条边挡住了汉人出关的通道,八十多年以来,整个东北地区的土地,变得越来越肥沃了。
  
  西北地区,已经持续农耕了两千多年,又不可能休耕或轮耕,地力日益贫瘠,产量也越来越少了。
  
  但是,东北地区的广大黑土地,从来没有经过大规模的种植农垦,那可是种啥都可以丰收滴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